“嫦娥二号”10月2日成功实施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安博体育注册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安博体育注册下载

“嫦娥二号”10月2日成功实施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田兆运、宗兆盾)10月2日12时2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学技术人员对嫦娥二号成功实施首次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

  据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二号飞行轨道设计与嫦娥一号不同,嫦娥一号先发射到地球附近的调相过渡轨道,再经过多次调整进入奔月轨道,而嫦娥二号采用立即进入奔月轨道的发射方式,快速缩短了卫星中途飞行时间。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说,由于受入轨偏差、万有引力、宇宙环境等因素影响,嫦娥二号在38万公里的奔月旅程中,需要择机实施轨道中途修正,校正航向,才能顺利抵达环月轨道。通过认真计算、复核,北京飞控中心研究确定了嫦娥二号第一次中途修正控制策略,成功向卫星注入控制参数,启动星上490N发动机,顺利实施了首次中途轨道修正,同时也验证了卫星推力系统工作正常,为嫦娥二号顺利到达近月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嫦娥二号已在太空中飞行了17个小时,距地面高度约15万公里。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记者田兆运、陈玉明)10月2日12时2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成功实施了首次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那么,轨道中途修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嫦娥二号测控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海涛介绍,由于受入轨偏差、万有引力、宇宙环境等因素影响,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进入轨道时的实际数值与理论数值存在一定偏差,实施轨道中途修正的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这种偏差数值,使卫星能够在理论设计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李海涛说,轨道中途修正是航天测控中的尖端技术,要做修正,首先必须精确测定卫星正在运行的轨道数值,经过计算后,得出需要修正的数值,有了这个数据,才能控制卫星上的发动机进行工作,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对远离地球达数十万公里的卫星进行精确定位和准确控制,很有点像我们常说的大海捞针一样,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按照测控方案计划,我们将对嫦娥二号安排3次中途修正。”李海涛说,当初嫦娥一号在奔月之旅中也是计划了3次中途修正,不过最终只实施了一次。此次嫦娥二号的中途修正次数,还要看卫星运行的详细情况决定。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田兆运、林利栓)嫦娥二号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与嫦娥一号任务测控系统相比,肩负着更多科学试验和探测任务的嫦娥二号测控系统呈现出6项技术变化。

  ——嫦娥一号任务中不同发射窗口采用的是相同发射弹道,测控系统利用2艘测量船就可以完成测控任务。而嫦娥二号任务采用了可连续3天发射并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方案,发射段测量船数量由2艘增至3艘。

  ——嫦娥一号任务中曾使用欧空局新诺舍深空站作为国内测控站的备份,以保证测控系统可靠性。国内测控站经过嫦娥一号任务的检验,同时由于智利圣地亚哥站完成建设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因此嫦娥二号任务不会再使用欧空局新诺舍站和智利CEE站。

  ——嫦娥二号近月点轨道高度由200公里变为100公里,并将择机进入100公里×15公里试验轨道,针对环月轨道的变化,测控系统利用嫦娥一号任务后期获取的轨道实际测轨数据,完成了精度分析和影响分析工作,并优化了轨道控制策略,满足了测定轨和轨控精度要求。

  ——嫦娥一号任务中卫星CCD相机自主完成成像,图像分辨率较低,嫦娥二号任务为满足“虹湾”地区高分辨率成像要求,需要地面利用轨道预报生成CCD相机相关参数数据,并注入卫星完成成像。

  ——为验证嫦娥三号任务关键技术,在嫦娥二号任务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新增加了X频段测控技术和LDPC遥测信道编译码两项试验。

  ——结合设备改造计划进度,北京飞行控制中心与青岛站、喀什站等部门之间采用IP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其他方向沿用嫦娥一号任务的技术状态,采用HDLC协议进行信息交换。

  新华社上海10月2日电(记者 罗争光 张建松)2日12时2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成功实施了首次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上海天文台台长、VLBI测轨分系统总指挥洪晓瑜2日下午表示,嫦娥二号测轨系统更加精确,卫星首次变轨很成功。

  为嫦娥二号做测轨工作的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主要是使几台射电望远镜通过干涉的方法联网同时工作,使其测量精度或测量分辨率等效于一台巨型望远镜。在嫦娥一号探月任务中,该项技术首次得到应用,也是世界上首次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探月工程的实时测轨工作中。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由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北京总部、昆明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的4台大型射电望远镜和上海VLBI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中科院VLBI网。

  VLBI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虽然目前单个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只有25米、50米,但它一旦与东南西北不同方位的同类望远镜联网,并实时将观测数据传到上海数据处理中心做处理,其口径就等于各望远镜之间的地理跨度。因此,当上海等4座城市联网的时候,就能形成一个口径达3000多公里的“超级望远镜”,分辨率达到能看清月球上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目标,其测量精度和测量分辨率相当准确。

  嫦娥工程VLBI测轨分系统总设计师张秀忠介绍说,尽管VLBI技术在嫦娥二号探月中的任务与嫦娥一号时相同,但再度探月任务中需要提高测轨、定轨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张秀忠向记者解释了此次探月任务中VLBI技术与此前的差异:其一,嫦娥一号相对月表高度为200公里,而嫦娥二号则要靠近到100公里,其中一度还需靠近到15公里,以考察未来月球探测器着陆点的地形,这对于VLBI技术的精确度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其二,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在系统的可靠性(包括无线数据发送、后勤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改进;其三,在嫦娥二号的VLBI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了很多纠错技术,且以新型数字设备取代了此前的模拟设备,使测轨数据误差有数量级的减少。

  “由于测轨精确度得到提高,嫦娥二号卫星的燃料可能会比预计中有富余,卫星的寿命还可能由此延长。”张秀忠说。

  据了解,从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到现在,上海天文台VLBI数据处理中心的很多科研人员一直都坚守在操作台,中国国家航天测控网和VLBI网四台射电望远镜将时刻紧盯卫星,经过控制系统为其定位和导航,确保它始终处于正轨。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玉明、何宗渝、田兆运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但它绝非嫦娥一号的简单重复。立即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

  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大家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详细阅读

   新华社四川西昌10月1日电(记者白瑞雪、李清华、王玉山)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接着来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这是这种推力更大的新型火箭第一次用于探月发射,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详细阅读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 陈玉明)记者9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嫦娥二号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至2009年3月1日卫星受控撞月,圆满地完成了探月工程一期的工程目标和探测任务。考虑到探月二期工程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和实施难度大,国防科工局决定将嫦娥一号的备份星改造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以试验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积累经验,深化月球科学探测。详细阅读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陈玉明、何宗渝)嫦娥二号上天时,还要贴身携带七种有效载荷,这“七种武器”将帮助嫦娥二号完成一系列的科学探测任务。

  据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介绍,这“七种武器”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微波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详细阅读

  【记者观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加上中国科学院研制的有效载荷,共同组成了“嫦娥二号”卫星系统。金黄色的立方体外表,很有些科幻味道。这颗被航天人称为“嫦娥二姑娘”的卫星跟嫦娥一号大小完全相同,与大多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神舟”飞船相比,则娇小得多。

  【专家解读】如果说嫦娥一号是为中国人开启通往月球之路的钥匙,嫦娥二号就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又一“探路先锋”。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仅从工程角度而言,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详细阅读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题(记者陈玉明、何宗渝、田兆运)与三年前首次奔月的嫦娥一号一样,嫦娥二号依然是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然而,嫦娥二号绝非嫦娥一号的简单重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未来的嫦娥三号实现“落月”充当先导,这才是嫦娥二号的历史使命。

  作为“绕月”与“落月”的桥梁,嫦娥二号将带给人们哪些惊喜?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为我们揭开秘密。详细阅读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周学军、田兆运)记者从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获悉,执行嫦娥二号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三号、五号、六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已经顺利抵达太平洋预定海域,在大洋深处列阵守候嫦娥二号卫星的奔月之旅。

  据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党委书记丁兴农介绍,由于嫦娥二号任务采用了大量新技术,给海上测控带来许多新挑战。一是任务有3个发射窗口,对3艘船技术状态的快速转换提出很高要求;二是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卫星是直接入轨,入轨方式的变化对测控时机的把握和船舶机动提出很高要求;三是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五号、远望六号船是首次参加嫦娥任务。详细阅读